English

图书美编应对挑战

1998-12-30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90年代以来,电脑辅助设计技术的迅速普及,可以称得上是书籍装帧设计界最为显著的变化,在这种技术手段革命的背后,书籍装帧设计者本身,也在悄悄地调整着自己的位置。

通过电脑制作图形和图像,同以往整个人类美术实践研究总结的理论和技法有着很大的差异,对任何一个题材,只要你能够想象到的一切变化,电脑技术都能表现。这在给书籍装帧设计者提供了无限广阔的设计空间的同时,也提出了挑战。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的美编杨恒有认为,美编们必须打破旧的思维方式的束缚,在每一个设计中都体现出自己个性的构思,否则,很容易因忽略对作品深刻内容的理解和对设计品位的追求,而在设计中有意无意地罗列各种设计功能,使设计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无从体现。这就要求设计者知识面更宽,理解力更强,一句话,有着更高的文化素养和创作才能。

我国书籍装帧设计业起步在本世纪五六十年代,当时的铅印和使用铜芯版,使美编们如同木刻工作者一样进行着手工劳动。工作量大,一个封面设计一周时间都难以完成,留给自己进行充分思考、创意的时间很少。与此相比,在近年电脑技术普及之后,美编人员的创意空间理应得到拓展,作品也应该更具个性。然而,事实上,情况并不那么简单,据了解,由于电脑提高了工作效率,有的出版社相应加大了美编的工作量,使其在设计中缺少充分酝酿和构思的时间。更有的出版社走向极端,减少或取消了美编设计人员而代之以操作手,使出版物的设计成为全电脑产品,毫无个性。看来,技术手段的进步,脱离了人的主动因素的作用,并不一定能带来理想的结果。

在这方面,中国青年出版社的领导,看到了装帧设计的巨大作用,更加支持和鼓励美编工作者在新形势下进行探索。该社的资深美编吕敬人先生重新设计了《黑与白》的包装,使一本原来乏人问津的小说在5天之内完成了发行,并获得中直系统评比一等奖。装帧设计的价值得到了充分展现。

虽然书籍装帧设计离不开文字编辑、工艺制作,但其艺术创造的本质决定了它具有相对独立性。装帧设计的成功,会使出版物提高一个档次,并且使出版社在读者中产生深远的影响。然而,在旧有的出版体制下,美编的思想和创意还会受到制约或干扰,比如,设计意图容易受到不那么内行的上级意见的影响,因此,创作空间的拓展不单单是美编个人观念和才能所能决定了的,它也需要辅之以管理体制的变革。单纯的技术革新是难以充分激发设计者的主动性的。

目前,适应着书籍装帧设计电脑化的趋势不断增强,也适应着美编个人作用的进一步体现,我国装帧设计人员出现了两种新模式。其一,是以吕敬人创办的敬人工作室为代表的,出版社内部出现以个体为单元的设计室制;另一类,是在辽宁省新闻出版局支持下,12家出版社的美编工作者组成联合性质的设计公司(并非完全独立)。在这两种新体制下,出版社和书籍设计者之间的关系比以往更加宽容、平等和自由。出版社可以在社内、社外挑选自己满意的高水平设计者,设计者也可以挑选最能体现自己设计个性的选题。新模式的出现,对书籍设计一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。另据了解,在这一行业,日本和美国现在大多是由美编组成的社会型设计所或公司,采用全方位的设计实体制和企业化管理。日美的模式已日益被国内众多的美编工作者们看好,认为有可能成为中国的书籍装帧设计者将来采用的形式之一。

在出版社原有的体制下,书籍美术设计者完成设计所得的报酬是以工资和稿费形式支付的,平均稿费在200—500元之间,插图甚至只有70元。这使许多设计者更愿意进行广告、包装设计,甚至已有一些装帧设计工作者分流去做室内环境设计。新体制下,价格由供求关系和设计价值决定。设计者们自我承认,自我竞争,其独立性和创造性将得到全行业的认可,这也是专业化社会的必然产物。设计者也会因劳动在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上的双重成功更加积极主动。

敬人工作室的吕敬人骄傲地说:“很多人因为欣赏我的设计而来,我现在每天都工作到晚上10时左右,感觉到了一种名副其实的‘主人翁精神’。”他承认,目前从设计、出片到打样,每月收入2500元。当然,他更看重自己的工作,因为有时成本甚至超过收入。吕敬人说:“我不是为挣大钱,而是想探索一条新的道路,开创一种新的模式。”

当然,书籍装帧设计者面对高科技的冲击,面对由于电脑的加盟,使书籍装帧设计业在质量、价格甚至设计题材的来源上都出现白热化的竞争,心理压力也与日俱增。由于电脑使用的便捷,文字编辑、自谋职业者、美术爱好者、私人电脑拥有者都有可能参与到这个行业中,使这个行业的从业者身份一下子变得复杂了。另外,新近崛起的“工作室”因观念新、体制活、效率快从出版社承接了一部分任务,使专业美编感到了生存的危机。因此,必须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准和适应能力。老的设计思想,程式化的东西,司空见惯的手法,肯定会被新鲜的有生机和活力的新面貌所取代。正如中国社科出版社一位资深美编所言:“在有限的书籍设计市场中,陈旧的东西,包括设计者都会逐渐被淘汰。”书籍装帧设计者面临着设计方式及其深层观念的巨大变革。

近年的出版物已经显露出一种新趋向,即从单纯的文字逐渐转向加大图片的比重,《老照片》《红镜头》以及“画说”等书籍的成功就证明了这一点。随着书籍中图片的增多,装帧设计不再只是为书做包装、穿衣裳的工作,而必须具有整体设计观念。他应该如同导演一样,以色彩、材料和形象来体现书籍内容的节奏、情节和空间。从目前的情况看,这种挑战对书籍装帧设计者是十分艰巨的。另外,值得注意的是书籍设计者使用电脑设计,便把原来的设计完成品——墨稿,转变成了可以直接交付印刷的“菲琳”——彩色、直观、显像。把原来出版者用于图书封皮、彩页制版的费用节省下来,使原来用于制版的成本支出形成回流而变为出版者的直接利润。而出版者的回流利润,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设计与制版都是设计者一人完成的缘故。原来出版者支付给制版者的制版费用,在设计者双重性劳动之下转换成了出版利润。于是,这个利润中的一部分作为美术编辑的报酬是无可厚非的。书籍装帧设计在其艺术价值、商品价值之外又拥有了第三价值——继续创意的制作利润。电脑的加入,不仅改变了美术编辑设计,印刷厂分色制版的传统生产流程,而且也重构了设计者、出版者、制版者的利润结构模式,中国出版业正因此而发生着变化。

电脑介入书籍设计装帧引申出了一系列的变革,从技术手段到体制,从设计者个人到利润结构模式,其意义是深远的。装帧设计工作者是出版形象的塑造者这一观念,将随着这一变化日渐深入人心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